为了一个女孩 南京援疆专家时隔20年回访特克斯
9月的特克斯县,秋色斑斓,阳光和煦。9月13日,特克斯县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家人”——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妇科门诊主任医师、江苏省第四批援疆医疗队成员陈良玉。她与特克斯县乔拉克铁热克镇阿特恰比斯村村民王孝蓉一家人时隔20年后重逢,用一场跨越时空的拥抱,为特克斯的秋日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这场重逢,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奇迹,更是江苏与新疆两地血脉相连的深情见证。
图为援疆专家陈良玉与王孝蓉一家合影留念。
时间回溯到2003年3月,经过新疆肿瘤医院与华西医科大学的诊断,确定17岁的王孝蓉患有宫颈横纹肌葡萄状肉瘤——这是一种极为罕见、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腹中那颗狰狞的肿瘤重达1.6公斤,像一枚寄生在体内的恶果,不断吞噬她残存的生命。与此同时,她16岁的弟弟王孝刚,也正被严重的肾病综合症纠缠。姐姐的病情更加危急,全家辗转全国,叩遍知名肿瘤医院的大门,却一次又一次被“无能为力”这样的判决挡回。
2005年,王孝蓉一家陷入困境。消息传开后,特克斯县委、县政府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迅速伸出援手,以实际行动传递关怀与温暖。当时,江苏省第四批援疆医疗队正驻扎于伊犁州友谊医院,得知王孝蓉的病情后,伊犁州友谊医院派出49岁的妇产科副主任、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的援疆专家陈良玉和伊犁州友谊医院妇产科主任王健、一名麻醉师连夜驱车赶往特克斯县人民医院。
当时,只见病床上躺着一个插满管子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小女孩,床边以泪洗面的父母,以祈救的眼神望着他们。尽管从医学专业角度看,王孝蓉治愈的希望极为渺茫,但陈良玉医生始终秉持“医者仁心”的信念,坚定地表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绝不放弃任何救治的可能。”基于患者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急危情况,陈良玉医生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每天输血200毫升,并吸氧、输液扩容直至血色素提升至8g,达到手术标准后,陈良玉毅然决定彻底切除她体内的宫颈横纹肌葡萄状肉瘤。在当时县医院手术室极其有限比较艰苦的条件下,手术持续了两三个小时,获得圆满成功!
图为援疆专家陈良玉与患者王孝蓉20年后的重逢。
术后,王孝蓉昏迷了两天两夜,最终顽强地醒来。医生继续给王孝蓉输液扩容、救治贫血、抗炎及伤口护理、换药等,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体温变化,坚决杜绝发生伤口感染的可能。更让人惊叹不已的是,几天后,王孝蓉的各项身体指标竟奇迹般地恢复了正常。
如今,王孝蓉和弟弟王孝刚都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过着幸福且充实的工作与生活。
图为援疆专家陈良玉与王孝蓉一家亲切交谈。
王孝蓉说:“那时候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在帮助我们家,后来陈教授来了,她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解救我这个生命。手术之前我体重是19公斤,19岁,我现在已经40岁了,体重是54公斤。见到陈教授,我还是真的感谢我们国家,感谢我们党,感谢援疆医生陈教授。”
王孝刚如今是特克斯县委网信办主任,他说:“陈良玉教授不但救了我姐姐一个人,给了她第二次生命,更重要的是她挽救了一个家庭,救了我们全家的命,感谢援疆医生!我现在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公职人员,我在做事的时候就会想到,首先是要为老百姓服务,这种情怀可能是大爱,我觉得援疆的这种情怀,还有这种感恩真的是一个连续不断的传承。至少在我这儿,我觉得我会坚定不移地把感恩,还有为老百姓服务的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图为援疆专家陈良玉与王孝蓉及家人依依惜别。
20年前,援疆专家陈良玉凭借精湛的医术和坚定的信念,为王孝蓉争取每一丝生的希望。20年后,青丝已渐成华发,陈良玉医生始终未曾放下对那个女孩的牵挂。为此,她特意重返新疆,专程回访王孝蓉。看到曾经生命垂危的女孩如今健康生活、家庭幸福,她既欣慰又感动。
陈良玉说:“术后第3天,孩子能下地了,当时我也是非常地开心。这20年来,我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惦记着这个孩子,你只要一讲到特克斯,我就来劲了,因为我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在那儿,所以我就在这次伊犁州党委组织援疆干部20年回访之际,专程赶来特克斯,一定要完成20年来的心愿。今天看到孩子健健康康、一家人团圆幸福,我从心底里高兴。作为一名医生,从死亡边缘救活了一个生命,这也是我人生最大的一个幸事。”
(特克斯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吾兰·木哈买提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