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教师吴丽芳: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从西子湖畔到多浪河畔,跨越四千多公里,一批批杭州市援疆教师怀揣教育初心,以“组团式”援疆助力阿克苏市教育事业发展。在第十一批第二期杭州援疆教师中,吴丽芳以其对教育事业的执著与热爱,成为这支队伍中的优秀代表之一。
2024年,杭州市援疆教师吴丽芳踏上援疆之路,她一到便全身心投入阿克苏市第十五中学的语文教研工作中。在工作中她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学生的教学方法,在学科教研会上,她创新提出将写作课拆分为三个课时,分步推进教学:第一节课专注描写外形特征,第二节课重点训练通过事例表达情感,第三节课整合内容并补充开头与结尾。通过写作课教学方式的转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习作能力。
吴丽芳正在给学生们上课。张勇摄
“教研是集体共进的过程,不是一个人的战斗。”阿克苏市第十五中学教师尹红莉说:“在吴丽芳老师的引领下,我们的教研重点从‘教什么’转向‘学生如何学会’,更注重课前准备与过程细节,让孩子真正获得完成作文的能力。”
除了推动教研创新外,吴丽芳还积极践行“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机制,与多位青年教师结对。“阅读与展示是教师成长的关键途径。每月与徒弟共读一本书,提升文化底蕴,并积极为他们争取公开课、展示课等锻炼机会。如果有机会,我也会带他们去向名师请教,学习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吴丽芳说。该校四年级教师王兰在跟随吴丽芳学习一年后,教学风格发生显著转变。她表示,自己从以往“教师主讲”转变为“课堂参与者和引导者”,学会与学生互动共学,教学氛围更加融洽。
援疆一年来,吴丽芳多次开展示范课教学,听评青年教师公开课,积极参与学校教学改革,以其务实作风和专业精神,为阿克苏市教育注入新的活力。阿克苏市第十五中学党支部书记方燕说:“杭州援疆教师以高度责任感投入工作,通过课例示范、教研指导和师徒结对等方式,无私分享先进教育理念和经验,为年轻教师树立了榜样。”
还有半年,本批援疆工作即将结束。回顾这段经历,吴丽芳深感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希望与梦想的播种。她认为,援疆的核心目标在于培养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通过提升课堂实效和教师专业素养,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最终推动阿克苏地区教育发展。“让本地教师成为名师,再去培养更多名师,形成良性循环,这才是援疆的深远意义。”吴丽芳说。
(阿克苏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勇 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