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数智健共体的援疆启示
张治立
西北边疆地区是眼病高发地区,受距离大城市较远、医疗资源相对短缺、眼病防治意识相对薄弱等因素影响,边疆地区基层群众“看眼病难、找专家难”一度成为民生痛点。为破解这个难题,浙江援疆数智眼科健共体给出了破局之策:构建起“省—地—县—乡—村”五级诊疗网络,让群众便捷享受眼病筛查服务,也让筛查出的患者及时得到治疗。眼病治疗技术跨越山海的传递与普惠基层的延伸,打破了边疆群众就医诊疗的物理空间和技术壁垒。
浙江援疆助力阿克苏地区启动数智眼科健共体改革,为边疆留下带不走的眼科医疗队。医疗援疆的核心任务是“授人以渔”,浙江援疆创新推出的“百人培训计划”,让137名基层医务人员成长为眼健康管理师。他们不仅熟练掌握AI设备操作,更能解读初步诊断报告,成为群众眼健康的“守门人”。在“小组团”帮扶机制下,阿克苏地区本地眼科医生的手术量显著增长,这种“临床带教+技能强化”的培养模式,正构建起可持续的人才梯队。
数智眼科健共体改革,还推动了医疗系统的制度创新。通过签订绩效分配协议,建立涵盖手术、转诊、筛查、诊断全链条的激励机制,既调动了各级医疗机构的积极性,也让项目具备了自我造血能力。这种“大病在地市、小病在县市、健康在乡村”的分级诊疗体系,正在重塑边疆地区医疗服务格局。
从浙江的先进经验到阿克苏的生动实践,数智眼科健共体不仅是一项医疗工程,更是民族团结的连心桥。当“浙”里的光明照亮天山南麓,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力量,更是制度创新与人文关怀的深度融合。这种跨越山海的支援,为新时代援疆工作注入新的动能。
[责任编辑:哈力曼·艾尼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