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风景线 | 温宿“稻虾共作”:澳洲淡水龙虾喜获丰收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 陈疆林
“你看这龙虾,个头足有巴掌大,肉质肯定紧实!”8月20日,温宿县托乎拉乡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一片热闹,新疆金温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楼忠明捧着刚捕捞的澳洲淡水龙虾说。
“以前咱只知道种水稻,一亩地最多赚千把元。现在有了浙江专家的技术,虾稻共生,2024年试养的60亩小龙虾就让我们尝到了甜头,今年收益肯定还得翻番!”楼忠明笑着说。
8月20日,温宿县托乎拉乡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澳洲淡水龙虾喜获丰收。舒妙安 供图
温宿县作为新疆三大水稻主产区之一,水稻种植面积达8万多亩,享有“塞外江南”“中国大米之乡”美誉。但长期以来,单一种植模式限制了经济效益提升。
转机始于2023年9月,来自浙江大学的高级实验师董伟仁、教授舒妙安作为浙江省首批援疆科技特派员,与新疆金温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精准对接,开启稻虾共作模式示范和推广工作。同年,便成功实现南疆首次水稻—小龙虾综合种养试验。
“虾粪肥田,水稻不用打农药,龙虾还能吃掉害虫,这是生态和经济的双赢。”董伟仁蹲在田埂边,指着穿梭在稻穗间的小龙虾介绍,“2024年试种的水稻—小龙虾模式,每亩收虾30公斤、稻谷500公斤,效益超3000元,是传统种植的2—3倍。2025年示范面积已扩大到240亩。”
为进一步丰富当地水产品种、提升稻田种养经济效益,2025年,在金华市援疆前方指挥部的项目支持下,董伟仁、舒妙安两位科技特派员又开展水稻—澳洲淡水龙虾综合种养试验。澳洲淡水龙虾作为世界名贵经济虾种,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出肉率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这虾是‘水中黄金’,市场俏得很。”舒妙安拿起一只刚起捕的澳洲淡水龙虾说,“今年5月,我们在示范田里投放了22万尾澳洲淡水龙虾苗,目前测算下来,亩产收益预计能超4000元,比传统种植模式高3—4倍。”
“此次‘稻虾共作’模式的新成果,不仅有效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促进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更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思想,为阿克苏地区农业转型、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强劲科技动力。”温宿县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阿布拉·托呼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