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新旧对比看变化丨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丰收画卷
新疆广播电视台/丝路视听讯(记者 张紫嫣 胡尔买江 潘姝羽 帕哈提):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展厅里共有1600多张图片,1500多个实物、模型和视频,这里的每一张照片、每一个实物和视频背后,都记录着新疆70年来改天换地的辉煌征程。今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处。
自治区成立70周年主题成就展讲解员 努尔沙莉·阿达力汗:这是1958年5月,由新疆十月拖拉机厂生产的第一批拖拉机,它也是1962年版第三套人民币1元券上的拖拉机的原型之一,当时习近平总书记走到这里,他去看了这1元券。
这张1元券上,留着短发,英姿飒爽的女拖拉机手叫金茂芳。努尔沙莉·阿达力汗向习近平总书记介绍了这位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的故事。1952年,响应“有志青年到边疆去”的号召,19岁的山东姑娘金茂芳来到了石河子参与边疆建设。
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金茂芳:什么工作都有,我一看咱们兵团有拖拉机,我一看,那么雄伟,干脆开拖拉机。
那个年代,拖拉机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金茂芳创下了1天播种120亩地和7年时间完成20年任务的劳动纪录。
新中国第一代女拖拉机手 金茂芳:我这个车子什么都干,犁、耙、播、中耕。现在不敢想象,现在看着真是开心。
让金茂芳倍感开心的是新疆农业的飞速发展。从人拉犁耙到拖拉机、采棉机等现代化农机作业,70年来,新疆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疆广播电视台记者 潘姝羽:我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乌苏市钵施然农机配件生产车间。钵施然在2010年研发了牵引式采棉机,打破了我国采棉机从无到有的突破。现在,大家看我身旁的这个大家伙,这是钵施然在今年推出的新款六行打包采棉机。
新疆钵施然智能农机股份有限公司乌苏工厂总经理 李红渊:能够实现棉花从采摘,到送到机器里打包成圆捆,最后到卸棉包,整个一气呵成,采净率达到95%以上。
如今在新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已经达到90%,其中,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7%。再加上北斗导航、大数据、AI、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加持,种地变得轻松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