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登其其格:把幸福细数给北京的亲人听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隋云雁
9月25日,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乐市艳阳高照,云淡风轻,将乡村秋日景色映衬得格外绚烂。这一天,博乐市乌图布拉格镇介格得布拉格村村民巴·巴登其其格一家迎来了来自北京的亲人——中央代表团五分团前来慰问。
家门口,村民们自发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尽情展示内心的喜悦和感恩之情。荒坡变花海,土路成通途,大家讲述着这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抵边牧业村用感恩与奋斗书写的新时代乡村振兴故事。
2018年以来,该村借着全国上下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东风,叫响“芍药花基地”旅游品牌,绘就了“移步皆是景,处处显文明”的新画卷。巴登其其格家正是这场美丽蜕变的亲历者和受益者。她家经营的农家乐名为“娜禾雅”,在芍药花盛开季节能吸引大量疆内外游客。
“旺季时院落一天能接待120人,每年仅经营餐饮的收入就有7万元左右。”巴登其其格不无自豪地向代表团介绍。
巴登其其格性格爽朗热情,颇为健谈,见到亲人们,她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我要把幸福生活点点滴滴都展示出来。”她激动地说。
“村里美了,家家户户也变美了。”巴登其其格一一向代表团展示家中的陈列。
她家既保留了传统文化元素,又融入了现代生活设施。松木屋和蒙古包都是家人自己建造的;摆件多是爷爷辈留下的传家宝;当地产的红酒味道醇美;而毛毡则是母亲用羊毛纺织成线,一针一线编织而成的工艺品。
大家轻松愉快地聊起来。“我家焖肉去年得了博州特色餐饮名小吃二等奖呢。”介绍起美食来,巴登其其格神情充满自豪。
“平锅馕是自己用牛粪烤出来的。”“奶皮子是自己做的。”“奶茶是自己熬的。”——“自己”二字频频出现在她口中。
当听到代表团夸赞一家人“实干奋斗”时,巴登其其格和丈夫那木卡同时挠挠头,害羞地笑了起来。
而巴登其其格不忘继续介绍美食:包尔萨克是哈萨克族姐妹帮我一起做的,馓子是维吾尔族姐妹送来的。“我们各族村民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她认真地说。
当收到代表团送上的慰问品,巴登其其格一家人郑重接下。“感谢总书记对新疆人民的厚爱,我们一定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巴登其其格说。
这家人对未来的期许还有很多。巴登其其格表示,打算继续优化菜品,用舌尖上的美味吸引更多游客;女儿学的工商管理专业,明年大学毕业后想回来帮助父母创业;儿子盼着长大后考军校、当军人,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