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马建红:宿舍楼里绽放民族团结“幸福花”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丹妮
“马姐,我现在的普通话说的怎么样,比之前有进步嘛?”“建红姐,你在群里发的中秋节月饼制作教程太棒了……”在吐鲁番双城宾馆宿舍楼里,时常能听到员工们亲切地呼唤“马姐”。这位被员工们信赖的“知心大姐”,正是宿舍管理员马建红。她如一颗温暖的“螺丝钉”,扎根平凡岗位,用爱与智慧搭建起民族交融的桥梁,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宿舍楼里绚烂绽放。
双城宾馆员工民族构成多元,语言曾经是横在彼此之间的“小隔阂”。精通国家通用语言和维吾尔语的马建红,主动担当起“沟通纽带”的角色。
一次夜间巡查时,几位不熟悉国家通用语言的员工对巡查工作产生抵触,认为这是对“我们的不信任”。马建红没有急着解释制度,而是拉着大家坐在宿舍门口的长椅上,耐心说道:“咱们这栋楼住了100多人,就像一个大家庭。巡查就像家里父母睡前检查门窗,不是怀疑谁,是为了每个人的安全。”
她接地气的比喻,让员工们渐渐消除了抵触情绪,后来还主动协助巡查,互相提醒遵守制度。就这样,曾经的“小隔阂”变成了心与心贴近的“小契机”。
在马建红看来,宿舍不仅是休息场所,更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阵地。她向宾馆党支部建议推行各民族职工混居制度,让员工在日常生活中增进了解、互帮互助。
为了让民族团结的氛围更加浓厚,马建红把宿舍走廊变成了特色文化长廊。春节时,火红的春联与习俗介绍相得益彰;古尔邦节期间,节日美食和传统礼仪展示图让人目不暇接。她还定期更新“民族团结故事汇”,张贴邻里互助、共建家园的感人故事,让员工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民族团结的力量。
线上,马建红通过宿舍管理微信群,分享文化知识,发布舞蹈教学、传统美食制作等小视频。每逢节日,她组织线上融情活动,发起互动话题,让大家在云端共庆佳节。在她的用心经营下,住宿楼内“民族团结”不是一句空洞的标语,而是每位员工切身体会的真实日常。
宿舍楼里还有一群特殊的“孩子”——来自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的实习生。这些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对职场既期待又紧张:有人对着客房整理规范犯愁,有人因为没及时回应客人需求红了眼眶……马建红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主动当起了他们的“职场引路人”,手把手地教授实习生客户服务和应急处理技巧。如今“有困难找马姐”已成为实习生们的口头禅。
“马姐就像我们的‘知心大姐’,有她在,我们在这儿就跟在家一样踏实。”实习生古丽米热·买买提说起马建红,眼里满是感激。
如今,马建红依旧每天忙碌着,巡查宿舍、整理文化长廊、在微信群里分享知识,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把民族团结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心里,在平凡的宿舍里开出了最绚烂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