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70年 奋进新征程 | 破茧成蝶 从丝路村落迈向现代化宜居之城 ——自治区成立70周年吐鲁番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综述之城市建设篇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彦强 买迪努尔 通讯员 许艳宏
从古丝绸之路重镇到天山南麓的现代化宜居之城,从“土坯房连巷、砂石路绕城”的简陋格局到“路网纵横、绿满街巷、智慧便捷”的崭新面貌——70年来,吐鲁番紧跟自治区发展步伐,以城市建设为笔、以民生需求为墨,在戈壁绿洲间绘就了一幅功能完善、颜值提升、品质优化的城市发展画卷。
特别是2015年以来,吐鲁番市锚定“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从基础设施迭代、精细化管理赋能到智慧城市建设,全方位推动城市能级跃升,全市建成区面积由54.68平方公里增至66.9平方公里,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高昌区主城区高楼林立(航拍)。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许艳宏 摄
基础设施迭代升级:筑牢城市发展“硬支撑”
70年前的吐鲁番市城区(现高昌区)仅有2条砂石主干道,供水靠浅井、取暖靠煤炉,基础设施“聊胜于无”。随着自治区发展蓝图徐徐展开,我市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先手棋”,从通路、通水、通电的基础保障,到强功能、扩容量、提品质的全面突破,城市骨架不断拉伸,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交通路网方面,“内畅外联”格局全面成型。近年来,高昌区打通18条“半拉子”道路,提质改造广汇路、高昌路等14条道路,建设桃儿沟水系等3座路桥,形成“七纵七横”路网结构;主干街道灯具新增(改造)1.3万余盏,夜间亮灯率达95%,彻底告别“晴天扬灰、雨天泥泞”的历史。对外联通方面,G30连霍高速吐哈段改扩建,采用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建成后通行能力将实现成倍增加;吐鲁番机场航线增至35条,年旅客吞吐量突破60万人次,“空中走廊”让吐鲁番与全国主要城市的联系更紧密。
高昌区主城区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航拍)。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许艳宏 摄
市政设施建设持续加码。近三年来,吐鲁番市投资19.65亿元,实施了供排水、供气、供热、市政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2个,建成投入使用公厕83座;供水普及率达到100%,燃气普及率达98.48%,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这一系列扎实的投入与建设,切实提升了市民的生活品质与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面对“火洲”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我市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工程,构建“城在园中、林水相依”的生态型城市体系。全市已建成公园94座,形成“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生态网络,建成区绿地面积达2663公顷,绿地率41.0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86平方米。
如今的吐鲁番,市政设施日益完善,民生服务愈发贴心,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成为一座宜居宜业的美丽城市。
托克逊县白杨河两岸景色宜人(航拍)。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亚森江·麦麦提于苏甫 摄
精细化管理赋能:擦亮城市品质“金名片”
面对城市规模扩大带来的“停车难”等治理难题,我市通过“新增+优化”双管齐下破题。建设生态停车场,在学校、商业区设置“限时停车区”,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以精细化管理破解城市“痛点”。市民王丽感慨:“以前接孩子找停车位要绕半天,现在限时停车区让接送更从容。”
从破解群众日常出行难题的细微之处发力,吐鲁番的城市治理温度,更延伸到了居民“家门口”。以高昌区高昌路街道绿园社区为例,9个零散小区整合在一起后,由一家物业公司统一管理,实现了资源共享、服务升级。此外,社区还选派2名党员担任小区“红管家”,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构建起“居民放心、环境舒心、邻里同心”的宜居家园。
聚焦城市管理服务提质增效,鄯善县积极探索治理新模式,创新推行“721”工作法——以70%的主动服务、20%的精细管理搭配10%的规范执法,通过合理规划18处便民服务摊点、规范5处停车场运营,同时针对各类市场主体推出靶向服务与积极引导,高效化解了城市治理中的顽疾。得益于这些扎实有效的治理举措,鄯善县于今年5月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同时,我市还注重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在主城区设置“暖心驿站”,为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群体提供充电、饮水、休息等服务;在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了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出行,让城市更有包容性。
从“粗放管理”到“精细服务”,从“问题整治” 到“长效治理”。如今的吐鲁番,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品质也持续优化,不仅有“葡萄圣城”的美誉,更有宜居之城的魅力,成为天山南麓一颗璀璨的明珠。
市民在公园内休闲锻炼。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通讯员 许艳宏 摄
智慧城市建设:激活城市发展“新动能”
“以前交水电费要跑去营业厅,现在在手机上点几下就能缴,还能查用量,太方便了!”市民周丽的感慨,正是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生动体现。近年来,我市以“数字赋能”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在政务服务领域,“一网通办”让群众少跑腿。2024年以来,鄯善县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大力推进政务服务综合窗口改革,设立了“高效办成一件事”、跨域通办、无差别服务等综合服务窗口,并推进全县乡(镇、场)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站标准化运行,进一步提升了政务服务的覆盖面和便利性。“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集成多个高频事项,实现线上一次高效办理,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奔波。
在医疗领域,高昌区葡萄镇卫生院于今年4月上线医保支付人脸识别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实名认证”技术,解决忘带社保卡、无智能手机无法使用电子凭证等问题,缩短排队时间,提升就医效率。这是吐鲁番首个开通医保“刷脸支付”的卫生院。
社区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同样充满智慧。托克逊县托克逊镇滨河社区推出垃圾分类智能回收站,居民扫描二维码即可投放垃圾并获得积分奖励,极大调动了居民参与环保的积极性。
作为文旅名城,我市将智慧建设与旅游深度融合。交河故城景区引入智慧管理平台,采用“数字+文物”模式解析壁画文化内涵,运用AR导览技术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目前景区已构建覆盖全流程的智慧旅游体系,多媒体展厅、智能检票、语音导览等科技手段协同发力,立体呈现遗址的历史价值与文化底蕴。
如今,吐鲁番的“智慧版图”正加速向城市多场景延伸,科技赋能让城市运转更高效,也让民生服务更精准贴合群众需求。
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吐鲁番的城市建设蝶变之路,正是自治区70年发展成就的生动缩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吐鲁番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基础设施补短板、城市管理提精度、智慧城市谋创新上持续发力,全力打造更宜居的生活环境、更宜业的发展空间、更宜游的城市魅力,奋力书写新时代城市建设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