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峪沟石窟文物修复有序推进
4月30日,文物工作者在进行文物修复相关工作。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谢懂飞 木塔力甫)“我们正对吐峪沟石窟出土的文物进行修复,希望这些文物能早点和大家见面。”4月30日,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研究所内,副研究馆员陈玉珍手持细毛刷、镊子,逐层清理文物表面沉积的尘垢,再将破损的陶片精准拼接起来。在她和同事共同努力下,一件件来自吐峪沟石窟的出土文物正经历“重生”。
4月30日,吐鲁番学研究院技术保护研究所内文物修复工作者正在进行文物修复工作。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4月30日,文物工作者在修复文物。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作为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佛教石窟遗址,吐峪沟石窟出土的壁画残片、陶器等文物承载着多元文明交融的历史记忆,但因自然侵蚀与岁月剥蚀,部分文物出现断裂、褪色、酥碱等问题。修复室内,工作台上铺满待修复的文物残件,文物修复师以“毫米级”精度进行加固、补全。
4月30日,文物工作者在修复陶器。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4月30日,文物工作者在修复文物。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陈玉珍介绍,文物修复是一项细致而繁琐的工作,需要修复工作者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耐心。首先要对文物进行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然后按照方案逐步进行修复。“在修复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益求精,确保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4月30日,文物工作者在整理文物信息。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4月30日,文物修复师带领实习的大学生进行文物信息采集和整理工作。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目前,吐峪沟石窟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这些文物修复完成后,将为人们了解吐鲁番的历史文化提供更加直观生动的资料。
4月30日,文物工作者在整理文物信息。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4月30日,文物工作者在认真修复文物。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修复文物就是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虽然文物修复工作很辛苦,但能够为文物保护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感到非常自豪。”陈玉珍说。
4月30日,文物工作者在修复陶器。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4月30日,文物工作者修复文书。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