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鲁番(57) | 罗军:匠心“熬”出传统味 创新“搅”动产业潮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木塔力甫 卢熙
“原材料筛选一定要做到位,为后续环节打好基础。”4月24日,记者在新疆盛源禾谷食品有限公司见到罗军时,他正与员工一同精心制作手工古法切糕,从备料、熬糖、搅拌,到压制、塑封,罗军全程参与、严格把关,力求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
“父亲的‘三凉’(黄面、酿皮、面筋等)作坊,就是我最早的商学院。”罗军笑着回忆道,“那时父亲经营的作坊,在生产环境、员工保障和食品卫生等方面都较为粗放,各方面的条件也比较艰苦。”
而年幼的他总爱趴在案板边,看父亲把金黄的酿皮切成细条,浇上辣油蒜汁,馋得直咽口水。但作坊里飞溅的面粉、闷热的操作间,以及父亲因长期站立变形的膝盖,也在他心底埋下疑问:“传统美食非得这么‘苦’才能传承吗?”
罗军整理食品生产管理相关资料。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带着对行业的思考,罗军大学毕业后选择“走出去”寻找答案。2011年入职北京城建集团新疆亚太分公司后,他在乌鲁木齐、喀什的建筑工地间辗转七年,安全管理、设备运维的规范化流程让他深受触动。某次巡查时,工地上自动搅拌机的轰鸣声突然让他想起父亲经营“三凉”作坊背影——现代化设备与传统工艺的碰撞,第一次在他脑海中激荡出火花。
2018年,一次回家探亲的经历,彻底改变了罗军的人生轨迹。“我发现家乡的主食行业和‘三凉’行业,发展的比较缓慢,仍以作坊式生产为主。”于是,他毅然决定投身这一领域,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行业食品卫生安全状况,让家乡百姓和游客都能吃上干净放心的食品。
经过精心筹备,2019年6月,新疆盛源禾谷食品有限公司在高昌区亚尔镇英买里村正式成立,公司占地43亩,专注于食品加工与批发销售。
罗军指导员工备料。(右一)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只有走专业化、规模化道路,才能将‘三凉’等产品做精做强。”罗军坦言,创业初期,困难重重,为此,他远赴山东定制黄面和酿皮生产线,引入了新疆首家全自动化的黄面生产线。然而,设备投入使用后,生产出的成品与预期存在差距,罗军没有退缩,他既当企业负责人,又当学徒,积极联系厂家安排技术人员调试设备。经过半年的不懈努力,产品工艺难题得以攻克,品质和产能得到显著提升。如今,“三凉”类产品每日产能达8吨,销售市场从高昌区拓展至托克逊县、鄯善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
在不断拓展产品种类的道路上,罗军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2024年,他前往喀什,跟随传统切糕制作师傅潜心学习三个月,他说:“只要方向正确,走得慢一些也无妨,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其间,他不仅掌握了精湛的制作技巧,还敏锐捕捉到当下消费者对控糖的需求,采用麦芽糖替代白砂糖,为古法切糕赋予了新的活力。
该公司制作的切糕类产品(拼图)。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字昂 摄
罗军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家乡人民的支持,因此他始终将带动村民就业视为重要责任。自公司成立以来,招收的员工均来自周边村庄,目前已有42名村民稳定就业,最低工资3000元。员工买明江·斯拉依丁说:“我在这里工作5年了,现在工资4000多元。我在工作之余还能照顾家庭,生活越来越有盼头,工作也更有干劲了!”
展望未来,33岁的罗军满怀信心。下个月,切糕生产线将正式投产,此外,他还计划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成立合作社、打造青年创业基地,吸引更多返乡青年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海报制作:热依拉·热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