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吐峪沟石窟正式开放 首日预约参观人数达300人次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讯(记者 谢懂飞 木塔力甫)5月1日,鄯善县吐峪沟石窟在历经十余年考古发掘、保护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这座始凿于公元5世纪、现存157个洞窟的佛教石窟寺遗址,首次向公众揭开第Ⅰ-27、第Ⅰ-37等5个洞窟及沟东区北部石窟寺的面纱,首日预约参观人数达300人次。
5月1日,参观吐峪沟石窟的游客络绎不绝。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沿着赤红色的山崖拾级而上,游客的目光被层层叠叠的洞窟牵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Ⅳ-1号洞窟,外围搭建着保护棚,斑驳的岩壁与保护棚在色调上融为一体,但仔细观察仍能看到修复加固的痕迹。洞窟内斑驳的壁画、多语种佛经等,讲述着丝绸之路上多民族共生、多文明交融的历史。
“这座洞窟是早些年修缮完成的,专门针对壁画周围即将要脱离的地方进行地仗缺失修复。”市文物局文保考古与督察科副科长刘怡说。
踏入第Ⅳ-1号洞窟,只见门道两侧壁画历经千年依然清晰可见,笔触与色泽在昏暗中格外鲜明。“这里是吐峪沟沟西区中部回鹘佛寺,门道两侧是两身护法天神,左侧天神手里托着供养物,背后有一条狗,原来是祆教或摩尼教神祇,后来佛教将其吸纳入自身体系成为护法天神,这是吐鲁番地区多元宗教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历史图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夏立栋说。
5月1日,讲解员向游客讲述开放洞窟的历史故事。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自2009年以来,国家累计投入7135万元用于吐峪沟石窟实施崖体加固等10项工程,2025年新增588万元用于重点洞窟修复。市文物局吐峪沟石窟讲解员白雳说:“为了让吐峪沟石窟的千年故事焕发生机,我们接受了系统的培训。希望每一位游客走进这里,不仅能看到精美的洞窟艺术,还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嶙峋的木质栈道蜿蜒而上,游人的喘息声混杂着脚步的回响,却未能消减半分探秘的热忱。北京游客张晓磊说:“‘五一’假期,我们专程来到新疆旅游,得知吐峪沟石窟开放了,就专门过来看看,洞窟内的壁画很震撼,色彩非常鲜艳。”
站在吐峪沟石窟第Ⅰ-38号洞窟前,夏立栋详细向游客讲解道:“进入洞窟主室后,需按照顺时针螺旋式上升的路线观看主室壁画,即从右壁最下层开始,经过四圈,从生身观到不净观,最后到净观,如此一来,便能形成与古代僧人跨时空的禅修体验。”
5月1日,鸟瞰吐峪沟石窟。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木塔力甫 摄
“吐鲁番的历史文化太深厚了,这趟旅行意义非凡。”喀什游客苏锋说。
随着吐峪沟石窟的开放,景区人气渐旺,周边的烟火气也跟着升腾起来。景区入口处,伊再提古丽·约麦尔的旅拍店里游客络绎不绝,她笑着说:“‘五一’假期第一天,恰逢吐峪沟石窟开放,游客明显比往日多了,目前店里衣服出租的数量是平时的3倍。”
王野经营着一家民宿,目前14间客房已经全部住满。他说:“最近咨询电话不断,好多客人听说吐峪沟石窟开放,特意调整了行程,多留一天来参观,就为了亲眼看看这些千年遗迹。”
5月1日,游客在吐峪沟石窟参观。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谢懂飞 摄
近年来,吐鲁番市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相继开放了胜金口石窟、雅尔湖石窟等重要遗址,构建起丝路石窟文化廊道,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张勇说:“吐峪沟石窟的开放,不仅能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说话’,更是助力吐鲁番打造文化润疆先行区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的重要措施。未来将持续推进壁画修复与活化利用,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