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湖村:葡萄架式改造快速推进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讯 春日的高昌区恰特喀勒乡盐湖村葡萄园内,农用机械穿梭轰鸣,村民与党员干部正合力搬运水泥立柱、校准角度、铺设钢丝……一场推动该村葡萄产业转型升级的架式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展开。该村通过改造传统低矮葡萄架,推动生产方式从“弯腰作业”向“昂首产业”蜕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混凝土立柱的抗风能力比传统木桩提升了好几倍,哪怕遇到再大的风,也能稳稳地立得住!”近日,在该村架式改造现场,有着30年种植经验的外力·吐尔逊一边指导大家栽种水泥立柱,一边算起“技术账”:改造后葡萄架更高了,光照通风面积增加,不仅坐果率提升,病虫害防治成本还能降低。更重要的是以前每天弯腰干活累得直不起腰,现在站着就能打理藤蔓,省力又高效。
盐湖村现存葡萄园多沿用传统矮架模式,存在劳作强度大、机械作业难、果实品质不均等痛点。今年初,该村村“两委”联合驻村工作队,整合“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及产业扶持金,启动184亩核心区架式改造工程。目前已完成110亩立柱架设,预计3月底全面竣工。
谈到架式改造的好处,正在带领“巾帼突击队”整理牵引系统的该村妇联主席艾米旦·艾力说:“葡萄架式改造后,钢丝间距精确到了厘米,间距更加合理,葡萄藤向上攀爬着更加顺畅,果实分布也更均匀。”
同步推进的还有基础设施升级工程。宽阔的田间道路贯通葡萄园,现代化滴灌系统覆盖全园,电力通信设施完成改造。驻盐湖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刘晓勇介绍,如今,宽敞的田间道路方便农产品运输和游客通行;现代化灌溉系统保障葡萄生长用水;升级后的电力和通信设施,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硬件支撑。
刘晓勇说: “架式改造带来的不仅是生产方式变革,更催生出‘葡萄+’多元业态。改造后的标准化园区可承载观光采摘、研学体验等项目,游客可沿抬升的架式廊道‘昂首’采摘。经初步测算,通过种植葡萄和从事乡村旅游,村民人均年收入能增加1000元以上。这些水泥立柱架起的不仅是更加茂盛的葡萄藤,更是点燃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我们有信心让盐湖的葡萄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乡村振兴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吐鲁番市驻村办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