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吐鲁番⑳ | 和之韵艺术团:心不老,就永远不会老
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丹妮 张明先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11月27日上午,和之韵艺术团的排练大厅内,一首《映山红》悠然响起。在二胡和长笛的伴奏下,激昂的歌声更显深情豪迈。初冬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艺术团成员的身上,映衬出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排练现场。葡萄熟了/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明先 摄
“‘和’代表和谐,‘韵’代表韵律,这个名字寄托了我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之韵艺术团团长杨晓刚笑着说。
每周一、三、五上午,是艺术团雷打不动的排练时间。合唱队、器乐队、舞蹈队、语言队的成员纷纷来到排练大厅,开始紧张而有序的彩排。合唱队成员站在舞台中央,手捧歌谱,神情专注;器乐队成员坐在一侧,二胡、长笛等乐器奏出优美旋律;舞蹈队成员身着鲜艳的服饰,在乐声中翩翩起舞;语言队成员则在一旁,反复朗诵台词。
范春琳是和之韵艺术团的老成员,大家都习惯称呼她“范三姐”。从十几人发展到63人,从最初的几场小型演出到现在每年下乡演出30余场,十多年间,她见证了艺术团的发展壮大,也在演出中收获了快乐幸福。
“刚加入艺术团的时候,因为人少,大到艺术团的组织管理、活动策划、节目编排以及舞台设计,小到服装道具、车辆安排,每件事我们都要亲力亲为。虽然有点辛苦,但每个人都激情满满。”范春琳回忆道,“现在条件好了,排练厅、音响设备都一应俱全,我们排练的劲头更足了,演出也更加专业了。”
在范春琳看来,艺术团不仅是一个学习展示才艺的平台,更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学到很多艺术方面的知识,还能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在一起排练、演出,互相帮助、互相鼓励,这种感觉特别好。”
和之韵艺术团参加2024年吐鲁番市农民丰收节展示展演活动。(和之韵艺术团供图)
郭瑞新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唱歌,今年闲下来后,便慕名加入了艺术团。在两个小时的排练中,他情绪饱满、引吭高歌。休息时,他还主动和其他团员交流心得,分享唱歌技巧。
“加入艺术团后,我的生活都变了。以前总觉得生活单调乏味,现在每天都有新的期待和动力。唱歌让我快乐,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归属。”郭瑞新说。
30多年来,和之韵艺术团经历过换团名、成员变动等变化,但始终不变的是一直坚持公益演出,为各族群众送去欢乐与感动。
为老年人搭建老有所学的平台,不断汲取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帮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为的梦想,在公益活动中发挥余热;让老年人体验老有所乐的幸福,沉浸在丰富的文体活动中;让老年人拥有老有所依的幸福,身边总有温暖的陪伴……对和之韵艺术团的成员而言,站在这个舞台上,只要心不老,就永远不会老。
和之韵艺术团送演出进基层演出现场。(和之韵艺术团供图)
谈及和之韵艺术团的未来发展,杨晓刚说:“我们要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演艺水平,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继续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为文化润疆贡献自己的力量。”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激昂的歌声和悠扬的乐声交织响起,和之韵艺术团的排练又开始了。
海报设计:热依拉·热西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