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枫桥丨阿合奇人民法庭:探索金融解纷新机制
●史雪红/文
“法官,您给的《委托调解建议书》太管用了!调解方向、法律要点一目了然。”人民调解员韩云霞手持法庭发出的建议书说。在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委托人民调解组织处理时,阿合奇人民法庭法官王聪向该调解组织发出首份《委托调解建议书》,明确列出纠纷的核心争议、法律依据以及调解切入点等关键信息,为人民调解员开展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促使该起矛盾纠纷在诉前高效化解。
这一实践,是伊宁垦区人民法院阿合奇人民法庭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履行指导调解职能的生动体现。2025年,该法庭被列入最高人民法院第八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名单,成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的示范。
示范诉讼+调解:按下批量纠纷化解“快捷键”
针对借款合同纠纷类案件,阿合奇人民法庭探索创新了“示范诉讼+调解”机制,引导当事人适用示范性诉讼。他们在立案阶段做好收案登记、梳理个案要素表,并采取精细化庭审,判决生效后,将判决书导入多元调解机制,实现个案判决的辐射推广。
2024年4月,马某、杨某因拖欠了房贷月供,被银行连同承担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及回购义务的房产公司诉至阿合奇人民法庭。经庭后调解,银行同意马某、杨某分期偿还贷款本息;同时房产公司要对马某、杨某的还款义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案件解决后,银行告知法庭,类似的案件还有三十余件,涉及的被告有百余人。
考虑到这一系列案件诉求类似且人数众多,阿合奇人民法庭启用“示范诉讼+调解”机制,待马某、杨某的案件生效后,以其为示范案件,由速裁团队迅速组织系列案的当事人进行调解,让后续案件得以迅速调解并批量达成协议、出具民事调解书。由此,一个案例的效果就辐射到系列案件。
2024年,阿合奇人民法庭通过“示范诉讼+调解”这一机制,成功化解借款合同纠纷35件,调撤率达100%。
阿合奇人民法庭法官(右)在辖区团场开展巡回普法活动。阿合奇人民法庭供图
针对案件审理中出现的职业放贷人现象,法官通过调研论证,推出《关于协同推进职业放贷人治理的司法建议书》,提出加强源头监管等多项具体建议,为辖区治理职业放贷人问题提供了司法指引,同时建立了职业放贷人名录公示,让非法放贷者无处遁形。
一团一法官:基层治理亮新招
为进一步融入基层社会治理,阿合奇人民法庭与基层政府党委共建了“一团一法官”工作机制,将法官工作室作为诉调对接中心的“前哨站”,以巡回审判等形式,传递借款合同纠纷类案的调判规则,达到“审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
2023年11月,在一起因借条内容不规范、还款约定不明确的民间借贷纠纷中,承办法官将庭审现场“搬”进了71团法官工作室,并邀请连队职工和群众旁听,一场庭审,变成了一堂直观的法治公开课。旁听群众恍然大悟:“原来借条得这样写才管用!”
“一团一法官”机制,即由一名法官对接一个团场,联合团场政法办、司法所,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三个一”活动,分别为一次普法宣传、一次法治座谈会和一次巡回审判。法官也会定期入驻法官工作室,接待群众的来访咨询,排查辖区常见的邻里矛盾纠纷,与团场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携手,将大量邻里纠纷化解于萌芽。这种由法庭主导、多方参与的专业化调解格局,让阿合奇人民法庭的联动效应清晰可见。
针对辖区基层调解中常见的职业放贷识别难、虚假行为甄别难等问题,阿合奇人民法庭通过法官手把手教学,对职业放贷行为的认定、双方虚假行为甄别等进行剖析讲解,并与团场调解员分享调解技巧,开展专题培训,提升了调解队伍的专业能力。
2024年,阿合奇人民法庭辖区调解组织成功化解借款合同纠纷总计78件,成功率达到95%。
立审执一体化:推动案件办理全程贯通
阿合奇人民法庭在公正审理借款合同纠纷案件的基础上,探索出“立审执一体化”的办案模式,推动纠纷由“末端执”到“前端治”,使胜诉权益提前兑现。
2024年5月,在一起返还彩礼纠纷中,法官在对当事人的信息进行梳理时发现,被执行人巴某社会经验少,可能存在对拒执后果认知不清的情况,遂在风险评估表中特别标注了“需重点开展法律释明工作”。
案件进入执行后,执行法官依据立案阶段的风险提示,结合实际情况,耐心向巴某说明了法律规定,并详细讲解了生效法律文书的强制执行力,提醒其尊法守信的公民义务,拒不履行生效判决可能面临的个人征信影响、罚款、拘留等法律后果。同时,耐心倾听巴某的想法,了解其实际经济状况,引导其认识到主动履行义务对自身的重要性。最终巴某当场退还了5000元彩礼,并承诺将尽快筹集资金结清剩余案款。
阿合奇人民法庭推行的“立审执一体化”模式,打破了立案、审判、执行各环节壁垒,通过信息共享让办案更精准、全程联动让效率提升、刚柔并济让效果更暖心,实现案件办理从分段割裂到全程贯通的转变,保障了当事人权益,传递了司法的力度与温度。
2024年,阿合奇人民法庭通过有力的执前督促,成功促使33起案件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文书,兑现金额达163.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