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兴水看新疆丨“洪水猛兽”变惠泽膏流
8月初,顺着新疆和田地区喀拉喀什河的径流而上,一路看到河水在奔腾翻涌,水流时而缓慢,时而湍急。墨玉县总闸口、墨玉县引洪闸、墨玉县乐康水闸……直到喀拉喀什河渠首,一道道水闸如同锁钥,将河水锁定在修建了整齐堤坝的河道中。
这是新疆南疆地区治水的一个缩影。难以想象的是,一向以干旱缺水为人熟知的南疆,在这些水利设施修建之前,不仅深受干旱缺水之苦,也曾饱受洪水水患的困扰。“新疆水资源主要来源于高山区冰川补给、中山区积雪融水、低山丘陵区降雨补给,每年6月至8月高山雪水融化后倾泻而下,经常发生大规模洪水,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杨桂权告诉记者。
为解决新疆洪涝灾害频发问题,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70年来,全区累计建成各类防洪工程9479.73公里。近日,记者来到和田、喀什地区,探寻自治区成立70年来,水利事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为驯服“洪水猛兽”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不懈努力。
水利枢纽:锁住清水润泽乡里
深邃的峡谷里,灰色的群山和高耸的水坝环抱着一潭碧水。8月7日,记者来到距离喀什地区莎车县120公里的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它位于叶尔羌河干流山区下游河段。“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22.49亿立方米,电站装机容量755兆瓦,设计灌溉面积651.47万亩,设计年发电量21.86亿千瓦时,是中核集团的产业援疆项目,也是新疆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新疆叶尔羌河流域水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库坝中心副经理张浦玺介绍。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经济日报记者 刘蓉摄
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彻底解决了叶尔羌河千年水患和流域春旱、夏涝、秋缺、冬枯的问题,极大缓解了南疆四地州电力短缺状况。“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将叶尔羌河下游一般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从不足2.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重点防洪保护对象的标准从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使叶尔羌河下游防洪标准从2.5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张浦玺说。
在大坝不远处的阿尔塔什村,水泥村路干净平整,红瓦白墙的房屋在道路两边整齐排开。村民玛尔江古丽·图尔荪家的葡萄架上藤蔓繁茂,挂满了即将成熟的葡萄,“大坝修建之前,村里饱受洪水灾害的困扰,洪水冲毁了小麦、玉米等庄稼,也会冲走我们的牛、羊。”玛尔江古丽·图尔荪说,2021年大坝建成之后,他们再也不惧怕洪水了。不仅如此,大坝的修建和维护还吸纳了村里和周边的劳动力,很多村民赚钱后翻新了房屋,购买了挖掘机、运输车等,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位于和田地区浪如乡的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也发挥着同样的作用,相似的峡谷和大坝锁住了湛蓝色的冰山雪水。“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具有灌溉、防洪、发电、改善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最大坝高133米,水库总库容3.336亿m³。”乌鲁瓦提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水库管理站副站长罗兴介绍,自工程建成以来,已累计向灌区供水239亿m³,累计发电量达61.4亿千瓦时,有效改善了下游240余万亩喀拉喀什河灌区“春旱冬枯”季节性严重缺水的现状,积极推动和田地区粮食和经济作物增产增收,为脱贫攻坚伟大胜利和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水利和电力保障。
乌鲁瓦提水利枢纽工程。经济日报记者 刘蓉摄
涓涓流水让过去缺水的皮亚勒玛乡长出了闻名全国的石榴,让村民可以修建鱼塘,养出了味美肉嫩的冷水鱼。墨玉县农民阿不都克热木·吐尔地告诉记者,靠着丰沛可控的水资源,他建起了10亩鱼塘,一年养鱼就有5万元的收入。
湿地公园:蓄积汛期水美化生态
在位于喀拉喀什河下游、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望不到尽头的水面清澈平静,红柳、芦苇、菖蒲等植物生长正盛。茂盛的芦苇丛中,不时传来鸟的啾鸣声。
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资料图)
这样丰沛的水部分来自汛期的喀拉喀什河,这些突如其来的洪水经由修建好的水渠到达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对维持和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发挥了重要补给作用。墨玉县林业和草原局湿地办主任麦合木提·麦麦提尼亚孜介绍,“我们把保水、护湿、修生态作为核心任务,主动对接水利部门,抓住6月至9月喀拉喀什河汛期和引洪灌溉时机,每年争取生态补水350万m³,确保芦苇沼泽、水域面积稳定,这几年湿地植被覆盖率提升了12%,候鸟栖息环境显著改善。”
湿地保护不是“独角戏”。拉里昆国家湿地公园一方面联合水利部门优化水资源调度,确保生态用水不挤占农业用水;另一方面依托4A级景区优势,规范发展生态旅游,设置观鸟台、科普管等设施,既避免过度开发,又让周边群众通过旅游服务增收。现在的拉里昆,不仅是40余种候鸟的家园,更成了百姓眼中的“生态银行”——风沙少了,环境好了,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饮用水源:高山雪水成入口甘霖
被驯服的高山雪水,不再是“洪水猛兽”,成了惠泽膏流。它们灌溉了农田,润泽了湿地,更成了百姓期盼已久的入口甘霖。
在喀什地区伽师县居仁镇开旦木加依村,记者见到了村民艾尼玩尔·热依木,他正从家里葡萄架下的自来水水龙头接水:“以前我们这里的水都是苦咸水,浓茶都掩盖不掉水里的涩味。自来水通了以后,大家都很高兴,水变成了甜的,不用烧开也能直接喝。”
开旦木加依村甘甜的自来水得益于伽师县城乡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2019年2月,工程正式立项,水源地是距离伽师县城112公里的公格尔九别峰脚下盖孜河的冰雪融水。“项目批复总投资17.49亿元,建设了809万m³的蓄水池,冰雪融水在蓄水池里经过沉淀、降浊等,再经过各级水厂处理,输送到百姓家里,全面解决了伽师县所有城乡居民水质不达标的问题。”伽师县水利局长马木提江·阿布都克力木说。
自从2020年5月通水以后,伽师县的百姓喝上了甘甜的冰川雪水。这极大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