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万里行·洞察丨不毛之地崛起繁华新城
记者头像为AI生成漫画像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站在和田县科创大厦11楼的观景台上,目光所及是奇妙的分割:一侧是簇新的县城图景——学校、医院、政府大楼鳞次栉比,绿树成荫的公园镶嵌其间;另一侧,是连绵起伏的金色沙漠,仿佛与天际相连。
雨后,和田县新城里的公园、高楼、绿植与道路在雨水的冲刷下,愈发洁净明亮(资料图)。和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风沙肆虐的不毛之地。直到2023年11月,随着和田县人民政府驻地迁移并设立百和镇,这座新城在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悄然崛起。
“一年多来,我们坚持‘一个规划、一张图、一座城’理念,完善‘七张网’市政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布局产业圈、商业圈、消费圈、科创圈等业态,全力向着建设一座科教之城、融合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宜居之城、游乐之城、红色之城的目标迈进。”近日,“边关万里行——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采访活动”南疆组成员走进这里采访时,和田县委副书记、县长艾力江·吐送的话语里,满是对新城未来的期许。
筑基赋能 托起发展新格局
行走在和田县新城,宽敞洁净的街道笔直延伸,两侧葱郁的草木顺着街道绵延开去;人民公园里,各色花卉在绿叶间层层铺展,湖水碧波荡漾,水汽混着花香漫过来,沁人心脾;步行道上,老人带着孩子或漫步赏景,或追逐嬉戏,一派自在祥和……
和田县新城的蜕变,始于全方位的筑基赋能。
和田县新城的道路一景。和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在城市发展方面,和田县新城以城市主干道为基础打造横向城市协同发展轴,以英艾日克水库、稻香村田园综合体为基础打造旅游休闲发展轴。“我们的策略,是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功能完善。”艾力江·吐送告诉记者,如今,和田县新城与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两河相拥,稻香村与若海湖两大田园综合体环抱,城市绿地穿插其间,呈现出一幅生态和谐的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城市风貌。
7月25日,和田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援疆专家王洪伟,成功为一名高危颈髓肿瘤患者实施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切除术——这台曾因技术门槛让当地医生犯难的手术,如今在和田县新城的医院里顺利完成。
在和田县新城,和田县人民医院守护群众健康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首次成功开展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和中心静脉压监测两项关键监测技术、成功开展脑血管造影术、成功为高龄患者实施胃癌根治术、开展首例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
7月19日,和田县人民医院在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援和专家邓昌辉与该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克比尔·多来提的密切协作下,成功为一名70多岁的高龄患者实施开腹胃癌根治术。和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此外,和田县新城还坐拥新疆和田学院、新疆工业学院两所本科院校。高校的扎根,不仅为和田县新城带来浓厚的科教氛围,更通过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与地方发展深度融合,为科教之城、活力之城建设夯实了根基。
“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城乡融合发展、发展区域性总部经济新城基础设施建设、业态招引、城市治理等方面做文章,让新城成为和田现代化都市生活圈。”艾力江·吐送说。
产业破局 找准经济新赛道
正午时分,烈日炙烤着大地,而位于和田县英艾日克乡恰木古鲁克村的和田域见疆来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养殖基地却是另一番景象:56座现代化养殖池内,鲈鱼、银鳕鱼等银鳞闪耀。
“公司采取的室内恒温养殖模式,克服了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不利因素,养殖成功率由传统的75%提升至95%,产品销量稳定。”该公司办公室负责人马永欣介绍,目前,公司二期项目正在建设,将养殖斑节虾、东星斑、珍珠龙胆石斑等品类,预计年总产值达4000万元。
和田域见疆来水产有限责任公司(航拍图)。许晓龙摄
产业兴,则县域兴。在传统种植产业基础上,和田县依托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不断探索水产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新模式,开辟县域经济发展新赛道。目前,和田县共有8个乡镇从事水产养殖,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建起“海洋牧场”。
产业破局,关键在找准与沙漠共生的路径。针对和田县土地荒漠化与沙化威胁,和田县通过种植红柳、梭梭、沙棘等抗风沙植物,同时在红柳、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在治沙中改善生活环境,在治沙中开辟新的产业链。
“今年,我们采取了‘红柳+肉苁蓉’立体种植模式,亩均增收超3000元,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和田县布扎克乡林业站站长图尔荪托合提·阿卜拉说。
在和田县布扎克乡肉苁蓉种植基地,村民正在采挖肉苁蓉。和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艾力江·吐送说:“和田县通过持续防沙治沙与综合施策,逐步融入城市产业圈,实现了生态环境和城市品质双重跃升。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延伸沙棘加工、光伏文旅等产业链,推动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积极开发各类生态旅游项目。不断完善再生水利用网络,打造‘城沙共融’风貌,通过‘生态积分制’引导全民参与,强化城市绿色底色。”
文旅升级 打造旅游新IP
“以前的村子,是沙土遍地、道路难行。现在,沙包变绿了,村里建了观景台、木栈道、农家乐,成为网红村……”这几天,就读于福建医科大学的祖丽阿亚·吐孙江回到家乡——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当起了旅游推介官。
稻香村,原名阿亚格墩村,维吾尔语意为“最后一个沙包”,因有着悠久的水稻栽培历史,更名为稻香村。
和田县百和镇稻香村一景。和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稻香村地处315国道和墨段北侧,毗邻和田县新城,2021年,在北京援疆和田指挥部支持下,按照田园综合体民俗村定位进行升级改造,走上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民俗特色村转型之路。
“目前,全村130多户村民中,112户投身民宿、特色餐饮等业态。2024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600元,比改造前的9800元实现大幅增长。”稻香村党支部书记庞宇航告诉记者。
7月25日,昆仑文学院在稻香村揭牌。受聘为首任院长的中国作协原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提出“未来十年吸引2000至4000名作家来和田采风”的愿景,畅想未来稻香村不仅有稻花香,更要有文学的香味,昆仑山的文学力量进一步浸润这片土地。
和田县委副书记、县长艾力江·吐送(右)为何建明(左)颁发“昆仑文学院第一任院长”聘书。和田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年来,和田县开发特色旅游路线和产品,探索“文旅+”模式,已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融合发展新业态,今年荣登2025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最快100县榜单第34位。
今年上半年,和田县累计接待国内游客243.26万人次,同比增长75.86%;游客花费11.78亿元,同比增长81.79%。“未来,我们将围绕昆仑文化、中华玉文化、古于阗佛教文化三大核心,通过建设‘云端小镇’、举办民俗活动、推出精品旅游线路等,打造旅游新IP,提升和田县新城知名度。”艾力江·吐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