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普氏野马种群突破900匹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曹华报道) 8月6日,“普氏野马回归40周年”宣传活动在乌鲁木齐市举行。记者从活动现场获悉,经过四十年不懈努力,我国境内普氏野马种群数量已突破900匹,约占全球这一珍稀物种总量的三分之一,被国际公认为物种重引入的成功典范。
8月6日,“普氏野马回归40周年”宣传活动在乌鲁木齐市举行。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曹华摄
当日,来自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省区主管部门负责人,以及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回顾普氏野马回归四十年的非凡历程,并展望未来发展蓝图。
普氏野马是世界上现存的唯一野生马种,我国分布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北塔山及甘肃、内蒙古交界的马鬃山一带。受猎捕和环境因素等影响,20世纪中叶,普氏野马在野外灭绝。
1985年,我国启动“野马返乡计划”,从国外引入圈养普氏野马,并在新疆、甘肃建立繁育基地,探索通过种群复壮、野外放归,在野外重建这一濒危物种。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成为普氏野马繁衍生息的核心家园。
四十年来,新疆实施了科学的普氏野马保护策略,持续推进生态修复,优化栖息地环境;构建了融合重载云台、无人机、卫星定位项圈、红外相机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对种群的24小时追踪;深化与科研院校合作,强化科技支撑。截至2024年年底,新疆普氏野马已成功繁殖6代,数量达546匹。
新疆普氏野马保护成果惠及国内外,自2012年首次向蒙古国输出种源后,又陆续向甘肃、内蒙古、宁夏输送野马,使普氏野马分布区域进一步扩大,种群扩散取得突破。
“普氏野马保护是一项长期事业,未来需重点应对近亲繁殖、人为活动影响等挑战,着力加强跨区域合作、优化种群遗传管理、加大栖息地保护修复力度,并深化公众保护教育。”北京林业大学教授胡德夫说。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余明海表示,四十周年是重要的里程碑,更是新征程的起点。新疆将秉持科学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持续完善保护措施,深化多方合作,让这一珍稀物种在中华大地生生不息,为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增添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