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和铁路边上,他们和风沙“赛跑”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记者 高洁 通讯员 时聪颖 彭磊 王婷婷 张楠报道)近日,皮山县的一场大风天气打破了喀什基础设施段皮山综合维修工区的宁静,“有沙害!现在速度快,上车,走!”接到K1760+235米有沙害应急处置通知后,工长赵开选迅速组织工友乘车前往沙害点。
皮山站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是喀和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喀什基础设施段皮山综合维修工区共13人,负责着喀和铁路线阔什站到昆玉站间100公里线路的养护任务。每年3至11月是这里的风季,其中有95公里的铁路受黄沙侵袭,直接威胁行车安全。
抵达沙害现场,黄沙已漫上路肩。赵开选率先爬上4米高的沙坡,工友们紧随其后。正值酷暑季节,在沙中他们每迈一步,都像踩进棉花堆,滚烫的沙粒灌进鞋袜。“沙漠走路比平时路上慢好多,这样走一步像平时走十步。”赵开选喘着粗气,头上已冒出汗珠。
赵开选组织工友们一字排开。
当日18时30分,清沙作业正式开始。赵开选迅速组织人员一字排开,大家挥动铁锹和刮沙板用尽全力将细沙远远抛出轨道,铁锹翻飞,沙尘弥漫,与机械作业不同,清沙工作没有超高的技术要求,只有埋头苦干。
若遇大风天气,流沙奔涌,清沙工作便成了一场与风沙的赛跑。大伙一锹紧接一锹,无暇停歇。扬沙扑面而来,钻进衣领、发间,甚至口鼻里,沙砾打在脸上生疼。
7月25日,喀什基础设施段皮山综合维修工区的工作人员正在清沙作业。
自2010年喀和铁路开通,赵开选便扎根于此,与风沙为伴。“沙尘暴说来就来,家常便饭了。”他回忆道,“一次清沙清了一半,突然来了沙尘暴,能见度不足两米。桥涵本是避风处,却像两端装了强力鼓风机,瞬间被沙子填满。我们只能蹲在原地,等待风沙过去……”
风沙不息,清沙不止。清沙人常与风沙角力,有时清理的速度赶不上沙流覆盖的脚步,这边刚净,转眼新沙又至。然而,面对一次次沙害,赵开选和工友们从未退缩,争分夺秒抢通线路。
一个多小时后,线路积沙被清除干净,经确认铁路恢复畅通。清沙是应急,防沙才是根本,赵开选随即带领队伍赶往附近的防沙治沙点。这里,他们用芦苇草方格、截沙沟以及种植梭梭、红柳等耐旱植物,构筑起一道道抵御风沙的生态屏障。
7月25日,喀什基础设施段皮山综合维修工区工长赵开选修补着草方格。
“这一块被风沙吹破损了,得及时用新草叶补好。”赵开选熟练地修补着草方格,“这些防沙措施效果比较明显,不仅能固定流沙,还能减少清沙频次和成本,更能保护沿线生态,实现防沙治沙和铁路畅行双赢。”
防沙治沙是一场接力赛,赵开选说:“防沙治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是需要好几代人这样的努力才能完成。”
列车正在通过沙漠铁路路段。
如今,在喀和铁路沿线,一道特殊的“绿色长城”就这样在“传帮带”中不断向沙漠边缘延伸。
“我作为工区最年轻的大学生,要在这里扎根,努力学习。”喀什基础设施段皮山综合维修工区线路工玉苏普艾力·麦麦提说,“从老工长和前辈手中把防沙治沙这杆大旗接过来,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