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美丽新疆丨三文鱼的科技新生活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位于巩留县吉尔格郎乡的巩留县天蕴渔业有限公司三文鱼养殖基地,一个个直径为64米的巨大生态环保网箱漂浮在水面上,数以万计的三文鱼正在网箱里快乐成长,从苗种繁育到智慧养殖,从精深加工到冷链运输,新疆三文鱼的生长全过程中,充满了科技力量。
近日,“走进美丽新疆”全国省级媒体采风活动的记者来到该养殖基地,见到了三文鱼充满“科技范儿”的新生活。
成立于2014年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已建成100平方公里的优质冷水鱼养殖水面、3个三文鱼养殖基地、3个初加工厂、2个深加工厂,还成立了巩留县天蕴渔业有限公司等4家全资子公司。
说起“科技范儿”,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助理谢胜东介绍道:“这些漂浮在水面上的网箱可不简单,它们具有抗风浪和环保特性。此外,通过多年努力,我们拥有了大口径吸鱼泵、水下清污机器人、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废弃物搜集系统等多种设备设施,在养出更好的三文鱼的同时,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如今,智能投饵平台会根据预先设定好的时间、投喂量进行投喂。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摄
在网箱中心位置有一个旋转喷头,它和一条条浮在水面上的饵料管线与智能投饵平台相连,这是三文鱼的“美食通道”。工作人员只需提前设置好投喂量和投喂时间,一粒粒饲料就会自动通过高压罗茨风机沿着饵料管线投向网箱内,旋转喷头将饵料均匀洒向网箱内,以保证每一条三文鱼都能及时吃到“大餐”。
“三文鱼的饵料用量,都是我们依托大量的养殖数据反复分析和测算的,针对三文鱼不同生长阶段,我们科学调整饲料投喂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它们健康生长。”谢胜东说。
生活在水下的三文鱼会产生粪便、残饵等废弃物,如何保持水体清洁也是一个难题。2019年,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水下智能清污机器人投入使用,这款清污机器人搭载有声呐系统、成像系统和清污系统,可以潜到网箱底部精准定位行走,把水体中的废弃物回收上来,然后做成有机肥用于园区绿化。
巩留县天蕴渔业有限公司三文鱼养殖基地员工正在将处理好的三文鱼装箱、转运。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摄
当天,恰好赶上捕捞季。工人按下吸鱼泵上的一个按钮,只见银灰色的三文鱼顺着水流“游”出网箱进入到一条管道,这种大口径吸鱼泵也是新疆天蕴有机农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成本仅为进口设备的十分之一。吸鱼泵一头潜入智能养殖网箱水下,一头连接起捕处理平台,成年三文鱼通过管道进入处理平台后,会进行多个环节,最终被投放到一个蓝色的保温箱中,按批次送进加工厂。
加工车间里,自动化生产线不停运转,将三文鱼加工成三文鱼刺身、鱼柳等产品,甚至还研发出三文鱼蛋白肽、三文鱼鱼油等精深加工产品,让“一条鱼”的价值翻了好几番。
“现在从起捕活鱼到加工完毕全过程不会超过4小时,这样能保证客户享用到最新鲜、口感最好的三文鱼。”谢胜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