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荫少女邂逅喀什古城:一场文化与青春的交融之旅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8月6日晚,“石榴花开 青春绽放”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的队员们走进喀什古城,开启了一场兼具文化探寻与情感交流的研学之旅。
8月6日晚,“石榴花开 青春绽放”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的队员在喀什古城开展研学活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队员们的行程从东门拍照打卡开始。在此起彼伏的“喀什,我们来了”的高呼声中,摄影师用镜头记录下她们与这座古城的初见。
沿着阿热亚路前行至坎土曼巴扎铁业公社时,队员们纷纷停下脚步。“走,进去看看,听说里面有人在打铁。”福建队队员江语辰拽着队友叶灵熙的衣袖跑了进去。
铁业公社内的铁匠铺,红砖墙被炉火映得通红。几位匠人在飞溅的铁花中,将一块块烧得通红的铁块放在铁砧上敲打,发出“叮叮当当”的脆响,火星溅落如散落的星星。
看着铁块在匠人们手中变成各种实用器具,队员们发出惊叹。站在一米外护栏处的叶灵熙深有感触:“这几位匠人打铁时,我想起了教练说的‘脚法要像打铁般精准’。”
8月6日晚,“石榴花开 青春绽放”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的队员在喀什古城开展研学活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在写有“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的地图打卡墙前,队员们的影子被夕阳拉长。吉林队的徐嘉懿指着1952年的古城地图惊呼:“原来以前这里有足球场!”
正经过这里的大学生买买提·依明闻言停下脚步。“小时候,我们经常在巴扎空地上踢布做的足球。喀什古城就像一本厚重的书,每一条街巷都有它的故事,希望你们能在这里读懂它。”他说道。
维药巴扎和花帽巴扎内,特色商品与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江语辰试图踮脚取下挂在高处的一顶花帽。摊主举起长竿取下那顶绣着葡萄纹的帽子,抬手往她头上一扣:“戴上花帽,你会更漂亮!”看见江语辰对着镜子左右转着看,摊主介绍,每一顶花帽都要经过多道工序,绣线的颜色和图案都有不同的寓意。
沿着吾斯塘博依路、油画街、柱子巷、手工艺一条街,队员们缓步前行,在一砖一瓦中触摸古城肌理。塔哈其巷游拍街、彩虹巷、布袋巷的独特街巷风貌以艺术化呈现,吸引队员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8月6日晚,“石榴花开 青春绽放”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的队员在喀什古城开展研学活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21时30分,充满了烟火气的汗巴扎前排着长队,等待进入的市民和游客被刚出炉烤包子散发的香气吸引,卖冰淇淋的大叔敲着铜碗大声吆喝。
走进民宿一条街,队员们体验古城居民日常起居。在“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特色店铺前,刚出炉的馕饼香气四溢,刺激着队员们的味蕾。
“我要吃玫瑰花的,我要吃巴旦木的,我要吃……”每位领队都购买了满满一大袋馕。
8月6日晚,“石榴花开 青春绽放”全国青少年女子足球民族团结友谊赛的队员在喀什古城开展研学活动。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摄
从铁器工艺的千年传承到巴扎市集的烟火人间,从特色美食的味蕾记忆到居民笑脸的真诚暖意,每处打卡点都是一次文化浸润。带着对喀什古城的热爱与眷恋,队员们依依不舍地结束了研学之旅。
“馕好吃,人友好,文化深厚,有机会我还要再来喀什!”江语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