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界漫谈丨长红之道落在精微之处
高芳
赛里木湖低空飞行需预约,和田沙漠穿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冰川攀登广受欢迎。今夏,新疆特种旅游热度显著攀升。依托独一无二的地理禀赋,新疆将荒野探险、低空体验、沙漠穿越、冰川挑战等特色项目从相对小众推向大众视野,既印证了当地文旅资源的独特吸引力,也折射出中国旅游消费升级的明显趋势。热潮当前,新疆特种旅游亟待思考如何在热度之上夯实根基、谋求长远发展。
游客体验赛里木湖直升机跳伞项目。资料图
新疆特种旅游的兴起,源于其独特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深度契合。作为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汇聚了沙漠、冰川、湖泊、草原等多样地貌,为特种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伴随国内游客偏好从观光向体验转型,追求个性化、刺激性、深度化的消费需求,正与新疆的沙漠越野、低空飞行、徒步探险等形成呼应。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如克拉玛依“荒野经济”、哈密大海道越野车穿越、麦盖提N39°沙漠体验,不仅有效避免了同质化竞争,更丰富了新疆特种旅游品牌的整体内涵,这种差异化发展奠定了其快速崛起的基础。
然而,热潮背后仍需正视发展中的提升空间。当前新疆特种旅游虽遍地开花,但市场细分尚显不足。例如,面向家庭群体的轻度探险与针对专业玩家的极限挑战项目区分不够清晰,部分线路设计及服务标准有待精细化提升。区域间的协同联动同样需要加强,南北疆资源禀赋各异,如何在发挥差异优势的同时,统筹线路串联、资源共享,提升整体效能是一大课题。更需重视的是,特种旅游活动对专业性与安全性要求极高,向导资质、装备保障、应急救援、保险体系等任何环节存在薄弱之处,都可能成为长远发展的制约。
游客在鄯善县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区乘坐沙漠冲浪车游览。丁磊摄
着眼于此,新疆特种旅游的长远发展需在关键领域持续用力。首先是深耕市场细分,构建层次清晰的产品体系。既要保留专业玩家需求的硬核项目,也要开发适合大众参与的轻体验产品,满足不同客群的多元化需求,推动特种旅游从小众走向大众共享。其次是筑牢安全与专业基础,核心竞争力在于安全保障下的卓越体验。必须加快培养专业向导与救援力量,完善装备标准、应急机制和保险体系,确保安全底线毫不动摇。再次是促进区域协同与产业联动,以特种旅游为轴心,串联沿线民宿、餐饮、文创等相关业态,延伸产业链;打破地域界限,打造跨区域精品线路,凝聚各地特色,释放整体活力。
从全国范围看,中国特种旅游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近年来该领域市场规模保持两位数增速,消费群体向全年龄段扩展,需求从寻求新奇体验向追求品质保障升级。在此背景下,新疆特种旅游的热潮有其必然性,其潜在价值与发展空间正逐步显现。抓住机遇的同时,必须以恒心持续提升产品品质,以匠心不断优化服务体验,方能在热度之后建立起持久的口碑与吸引力。
新疆特种旅游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亲近自然、感受壮阔的方式。当赛里木湖滑翔伞掠过湖面,大海道越野车驶过戈壁,N39°沙漠留下前行足迹,这些不仅是旅途中的印记,也是人与自然在新疆这片土地上的深刻互动。让这种互动持续深化,既要珍视与保护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更要以专业能力确保安全,以持续创新提升体验,推动新疆特种旅游实现由热至稳、由近及远的健康发展,为中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