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评论丨突破瓶颈 驱动新疆跨境电商跃升
● 熊诗淇 / 文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迈入新时代的背景下,跨境电商作为数字经济与国际贸易深度融合的新业态,正成为新疆发挥区位优势、构建开放新格局的关键抓手。发展跨境电商既是推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举措,也是推动外贸转型升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的选择,对打造我国向西开放前沿具有关键作用。
近年来,新疆依托独特区位优势,在跨境电商领域持续探索,通过全方位发力取得了亮眼的阶段性成效。一方面,不断升级改造跨境交通线路、强化航空货运能力,同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推动传统口岸向智慧化转型,实现物流数据高效对接与通关效率大幅提升,逐步构建起贯通亚欧的高效物流网络。另一方面,积极落实国家政策,全面推广各类跨境电商监管模式,完善通关、税收等配套政策,搭建一站式政务服务平台简化流程,为企业营造了优质营商环境。这些探索既为进一步明确优化路径、推动新疆跨境电商实现持续跃升提供了实践支撑,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但也应看到,当前新疆跨境电商仍面临基础设施区域布局不均衡、跨境数字技术应用深度不足、跨区域协同机制有待完善、对中亚市场的供给适配性仍需提升等问题。需聚焦短板,精准发力,通过系统性举措破解发展瓶颈。
强化设施支撑,筑牢发展根基。基础设施是跨境电商发展的“硬骨架”,必须坚持“硬联通”与“软联通”并重。加快智慧口岸建设,统筹推进物联网感知节点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实现口岸与陆港区、经济开发区的交通物流数据无缝衔接,提升通关效率;深化规则标准对接,依托上合组织框架建立中亚数字贸易研究机制,系统梳理各国通关规则、数据安全法规,编制便利化操作指南,为企业合规出海提供支撑。
培育数字生态,增强创新动能。数字技术是跨境电商的核心驱动力,需加快构建全链条数字赋能体系。搭建一体化“丝路电商云平台”,集成AI选品、智能营销、多语种翻译等功能,实现与中亚主流电商平台的高效对接;大力发展跨境直播新业态,建设专业化直播产业基地,培育多语种主播队伍,打造“直播+培训+供应链”融合发展模式。
深化协同联动,凝聚发展合力。跨境电商涉及多部门、多区域、多主体,需构建全方位协同体系。在政策协同上,建立跨部门会商机制,推行“跨境电商+中欧班列”优先验放、出口退税“即报即办”等举措,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在区域协同上,构建“乌鲁木齐总部+口岸节点”发展格局,形成平台运营、跨境直播、多式联运、特色供应链等错位发展、互补共进的良好态势。
深耕中亚市场,塑造竞争优势。中亚市场是新疆跨境电商的核心目标市场,需精准对接需求、优化供给体系。在产品端,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和工业品定制研发,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国新疆品牌”;在渠道端,立足中亚核心城市布局跨境电商体验店,结合直播平台开展线上营销,与本土网红、经纪公司合作扩大品牌影响力;在服务端,完善海外仓网络布局,推动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海外仓与中亚本地仓网融合,实现快捷配送服务,提升消费者体验。
借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东风,新疆跨境电商应以设施筑基、协同聚能、数字赋能、市场深耕为路径,逐步构建贯通亚欧的跨境电商生态。从口岸枢纽升级到数字生态培育,从政策协同创新到中亚市场深耕,每一步都紧扣 “互联互通、互利共赢”,让新疆在跨境电商浪潮中成为链接中国与中亚的数字桥梁,为高水平对外开放注入澎湃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