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丨大地丰收 人民欢歌
●《今日新疆》编辑部
沃野流金时,丰收欢歌起。柯柯牙的冰糖心苹果挂满枝头,伊犁河中的三文鱼活蹦乱跳,喀什帕哈太克里乡沃野上的稻浪滚滚……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天山南北处处是丰收的景象,遍地是奋斗的身影。广袤田畴上徐徐铺展的五彩秋收图,是对广大农民辛苦劳作的最好回报,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征程上最美的风景。
“农,天下之大本也。”新疆立足资源优势,锚定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的战略定位,奋力建设农业强区,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如今,新疆已成为全国优质小麦产区,粮食种植面积、单产、总产连年增加;棉花总产、单产、商品调拨量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是国内最大的优质商品棉基地;红枣、葡萄、杏子等林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从“西部粮仓”“瓜果之乡”到“中国棉库”“塞上渔乡”,新疆大地上结出一串串“丰收果”,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有力提高了新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中的贡献度。
丰收是大地的馈赠,更是辛劳的结晶。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回望七十载不凡历程: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从贫穷落后到日益现代化,从偏远闭塞到开放前沿,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奏响了一曲曲令人振奋的丰收之歌。1955年自治区成立时,地区生产总值仅12.31亿元,1985年突破百亿元,1997年突破千亿元,2017年突破万亿元,2024年突破两万亿元,新疆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的时间不断缩短。进入新时代,新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步入了发展最好、变化最大、各族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呈现出安定祥和、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发展“加速度”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天翻地覆,历史性成就的取得,是党带领新疆各族人民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饱含着多少筚路蓝缕,多少拼搏进取,多少开拓创新!
丰收的赞歌也是人民的欢歌。经济社会发展的丰收,归根到底要化作千家万户的幸福。衣着从蓝绿灰黑到天天变样,饮食从只求温饱到吃出健康,居住从土坯矮房到智能家居,出行从封闭难行到四通八达……自治区70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民生改善史。告别千年贫困、迈进全面小康、走向共同富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成为新疆发展最温暖的底色。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新疆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每年将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养老、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群众关切,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各族群众。如今,新疆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南疆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实行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疆,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就业总人数从2012年的1246万人增加至2024年的1391万人;南疆800多万各族群众正告别“柴煤时代”,迈入“天然气时代”……新时代发展的“丰收图景”里,是新疆各族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丰收连着幸福,幸福源于丰收。面向未来,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2600多万天山儿女在新疆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勠力同心、携手奋斗,定能在一个又一个的丰收里收获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