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丨在希望的田野上绘丰收画卷
张蓓
在庆祝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凝望新疆大地七十载春秋的耕耘与收获,怎能不心潮澎湃。
对金秋的赞美,总以丰收锣鼓开场。在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一场充满乡土文化魅力、描绘大地丰收的新疆农民画展,把五彩斑斓的千里沃野搬到了画布上,也正是这一双双拿起神奇“画笔”的手,在天山南北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丰收图景。
又是岁稔年丰时。在今年的丰收叙事里,天山南北正在铺陈开一幅超越传统意义的画卷。在翻滚的金色麦浪里,850.21公斤/亩的单产再次刷新全国优质春小麦小面积高产纪录,骄人成绩缘于良田良种良机良法的更新迭代;在绽开的洁白棉田里,一部手机即可操控无人机穿梭巡田,“玩游戏一样简单”的耕作方式背后,积攒了无数新老农人的智慧和汗水。
从“粮食短缺”到“略有结余”再到“供给国家”,粮食产量的变化,是新疆农业发展的生动缩影。土地还是那片土地,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科技攻关、政策支持和基建补强后,新疆独特的农业资源禀赋,正在转化为优势产业的蓬勃发展、各族人民的幸福饱暖,在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这一头等大事上,作出了新疆贡献。
从靠天吃饭到靠技术吃饭,科技是新疆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伊犁河谷的万亩示范田里,水肥一体化系统像精准的血管网络,将养分输送到每一株作物的根部;在和田的“沙漠海鲜”养殖池中,通过“降盐”“脱碱”等技术手段造就的“海水”,养出了活蹦乱跳的虾蟹。从土地到种子,从耕种方式到农用机械,从农产品收获到精深加工,农业发展的每一环节,都显现出科技赋能的神奇力量。
锚定战略定位,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是使命重任。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发展,新疆各级压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以政策“组合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百亩攻关、千亩创建、万亩示范行动,以规模化经营破解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的难题,持续做好农业产业链延链增值大文章,农业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紧扣“水”“土”根本,不断夯实新疆农业的发展基础。“现在一年能比以往多浇两次水”“化肥再也不用靠人一把一把往地里撒了”,农民质朴的话语里,道出了新疆农业发展两大基础条件的变化。水利工程陆续落成发挥作用,“四维治水”跨时空调配资源,汩汩涌动的宝贵水资源保障了农业增产增收;新疆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旱涝保收端稳了手中饭碗。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锚定打造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战略定位,聚焦建设农业强区目标,持续增强农业供给保障能力,各族儿女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疆篇章里,必定会描绘下更美的丰收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