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丨读懂这场峰会里的“新疆机遇”
侯辉
一场在天津举行的国际盛会,与近3000公里外的新疆有何关联?上合组织天津峰会虽已落幕,但其中蕴含的“新疆机遇”,正随着一项项合作倡议的落地而愈发清晰。
细数上合组织成员国,发现在除中国之外的9个成员国中,有6国与新疆接壤;两个观察员国阿富汗和蒙古国,也都与新疆毗邻。这意味着,在上合组织的发展进程中,中国新疆是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细读习近平主席在峰会期间的两场讲话,教育、医疗、风光能源等与新疆对外开放紧密相关的领域被多次提及。这不是巧合,而是基于新疆与周边国家日益深化的合作现实。
教育合作方面,习近平主席宣布“中方将成立科技创新、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三大合作中心”时,新疆的教育国际合作已先行一步。
在作为上合组织重要成员国的中亚国家,越来越多的青年把新疆视为了解中国的第一站。今年年初自治区教育厅数据显示,2024年新疆留学生招生人数较2023年增加1.75倍,其中中亚国家留学生占比高达77.6%。此外,新疆医科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医学院开展“3+2”模式联合办学,新疆高校在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设立了10所孔子学院。与此同时,今年5月,第九届上合组织成员国教育部长会议在乌鲁木齐举行……
这些成果固然令人欣喜,但我们也应看到,教育合作不仅是人才的交流,更是文化的传播和价值观的碰撞。如何在合作中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同时,又能吸引他国优秀人才,是亟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医疗合作领域,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方将办好传统医学论坛”,这一理念在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医疗合作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一位曾给笔者治疗过腿伤的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的骨科医生说:“这两年我们医院的哈萨克斯坦病人非常多”。此类民间的医疗往来,正在升级为机制化合作。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疆国际医疗中心,正紧锣密鼓建设中,未来将成为辐射中亚的区域性医疗服务平台。
然而,医疗合作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还涉及医疗资源的共享、医疗技术的提升以及医疗标准的统一等问题。如何在这些方面实现更高效的合作,仍需进一步探索。
新能源合作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中方将在未来5年同上海合作组织其他国家一道实施新增‘千万千瓦光伏’和‘千万千瓦风电’项目”,这一规划在新疆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中已有先例。近日,吉尔吉斯斯坦历史上第一个光伏发电工程落地,就与新疆有关。新疆作为我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正在与上合组织相关国家分享着绿色发展经验。但新能源合作面临着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挑战。如何在合作中克服这些难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互联互通方面,习近平主席在回顾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成果时提到“开行中欧班列累计超过11万列”。而今年前七个月,新疆通行中欧(中亚)班列超过1万列,占全国五成以上。这一数据充分证明,新疆已成为连接中国与上合组织相关国家的重要物流通道。但随着中欧班列的不断发展,如何将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产业经济转型,成为新疆亟待解答的开放命题。
地理接壤、人文相亲、经济互通……这些优势使新疆成为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合作的天然纽带。此次峰会虽在东海之滨举行,但我们相信会议成果将在新疆落地开花。
读懂上合组织天津峰会里的“新疆机遇”,就能认识到:上合组织的行稳致远,与新疆的开放发展息息相关。这既是地缘决定的必然选择,也是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说,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至关重要的新疆,是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合作的“示范田”。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天津峰会的落幕,亦是新疆开放发展的新起点,在这个新起点上,我们既要看到机遇,也要正视挑战,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务实的举措,为中国与上合组织相关国家的交流合作贡献新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