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碑丨裂土新生 砥砺前行——巴楚抗震纪念碑
在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的大地上,一座8米高的抗震纪念碑巍峨耸立。它诉说着2003年那场6.8级地震,镌刻着战胜灾害、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念,见证着这片土地在新时代焕发的新气象。
● 姚爽 / 文
2003年2月24日,巴楚—伽师发生6.8级地震,共造成268人死亡,4800余人受伤,倒塌房屋近2万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伤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灾害。
面对灾难,多方力量紧急救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派工作组、救援队,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组织有力,震后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并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应急行动;全国各地及社会各界踊跃捐赠款物,助力灾区群众渡过难关;灾区党政军民全力抗灾自救,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驻疆部队、武警官兵等火速救援,排险建房;36支医疗救护队与后方医院争分夺秒救治伤员;参加抢险救灾的人员,不辞劳苦,无私奉献……
灾难发生的那一刻,党中央、国务院迅速部署救援,共产党员冲在一线,坚定了群众战胜灾难、重建家园的信心。经过8个月努力,金秋时节3万多户崭新的民房和一座座校舍、卫生院等公用建筑起于废墟,水、电、路等设施相继修复,受灾群众搬进了新房。
地震的废墟之上,矗立起的不仅是新家园,还有一座见证历史的纪念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源自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淀的传统美德。这份跨越山海的关爱,长久以来如涓涓细流,滋养着巴楚大地。
在这片重获新生的土地上,希望如春日暖阳,温暖着每一处角落。在党的领导下,巴楚不断加快发展步伐,推动产业升级,改善民生福祉,助力教育、医疗等事业蓬勃发展。巴楚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深入田间地头,带领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留香瓜产业作为巴楚特色农业的“金字招牌”,不仅鼓了瓜农的钱袋子,更以“合作社+物流+市场”的全链条模式,不断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在2025(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巴楚展区内,农产品区的巴尔楚克羊、巴楚蘑菇、罗布麻茶等产品引得客商频频询问;粮油、绿色有机果蔬、优质畜禽产品等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链条不断完善,2024年新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8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7%……各族群众发扬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携手建设美丽家园,让曾经的地震灾区成为新的安居乐业的幸福之地。
无论是抗震救灾时的力挽狂澜,还是新时代建设中的科学引领,党始终是巴楚人民最坚实的依靠。巴楚人民将永远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建设更加繁荣的家乡。
(作者单位:自治区党委党校〔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