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创成为文旅“流量密码”
夏青
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冰箱贴到“伊犁蓝”文创产品,从坎儿井开凿场景的再现到雅尔湖石窟AR技术复原的壁画,新疆文创正以多元姿态重塑着人们的文旅体验。这些承载着地域记忆的“旅游新搭子”,不仅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成为激活产业活力的钥匙。
文创产品的走红,源于对文化IP的深度挖掘。高昌故城的沧桑、坎儿井的智慧、手风琴的悠扬,这些散落的文化元素,通过创意设计转化为可触摸、可携带的“城市记忆”。当游客带着冰箱贴、刺绣手办踏上归途,带走的不仅是旅游纪念品,更是对新疆文化的深层认知。这种“小而美”的传播,更具穿透力。
科技赋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VR视角下的天山盛景、AR技术复原的壁画,打破了时空界限,让古老文明以沉浸式体验触达年轻群体。果丹皮制作、手风琴文创产品,则在“动与静”“古与今”的碰撞中,构建起传统与现代共生的文创生态。
从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惊艳亮相到乡村刺绣走向全国,新疆文创产品的破圈之道,正在于坚守差异化、特色化。当“文化+”与旅游、科技深度融合,当传统技艺遇上现代设计,文创产品便不再是简单的商品,而是成为新疆文旅的“流量密码”,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责任编辑:哈力曼·艾尼瓦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