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茶座丨“老汉瓜”出疆需更多科技助力
曹华
将皮薄水多的老汉瓜“带出新疆”成为今夏一道独特的风景。旅客们精心包装、全程呵护,一些网民甚至发出“把老汉瓜带出新疆”的全民挑战。
这种看似幽默的方式,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新疆特色林果的独特,展现出新疆交通物流在过去几年所发生的巨变,曾因皮薄易腐而“走不出”新疆的老汉瓜,如今正借力飞机、高铁“飞”向全国。
“出疆难”曾是新疆众多优质瓜果的共同困境。无论是汁多皮薄的老汉瓜、“十二小时软化”的无花果,还是香气独特的小白杏、夏立蒙苹果,都因不耐储运,长期囿于“墙内开花墙内谢”的产业困局。究其根源,除路途遥远外,冷链覆盖不足、保鲜技术落后是关键掣肘。
破局之道,在于科技赋能。新疆打响了一场“甜蜜突围战”:新疆农业大学团队培育出新品老汉瓜,保留软糯汁多味香特点外,还抗压、耐储存,商品率大幅提升。岳普湖县无花果保鲜技术实现突破,保鲜期从2天延长到25天,依托该技术,当地的无花果产业已形成标准化种植、智能化分拣、全冷链运输等一条龙的现代产业,带动更多当地农民增收致富。伽师新梅通过引入最先进的分选生产线、气调保鲜技术等,大大延长了新梅的货架期,直接拉升了新梅市场空间,带动了下游和上游多个产业发展,新梅产业正在加速迈向全产业链现代化。
基建亦功不可没,新疆依托“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织密交通网,28个民用运输机场、23万公里公路串联林果产区;推进林果“两张网”建设,建成24个大型大果品收购交易市场,配备现代化的冷藏保鲜设施,为全冷链运输创造条件。这些举措,降低损耗,加速生鲜“出疆”,新疆每年超过八成的林果产品销往了疆外,带动更多果农增收致富。
从库尔勒香梨通过冷链运输走向全球,到和田玫瑰借力冻干工艺变身高端茶饮原料,新疆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出疆”故事证明:科技攻克自然局限,基建打破地域封锁,品牌实现价值跃升,是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核心路径。
当前成果可喜,短板仍需补齐。唯有持续投入品种改良、冷链建设等关键环节的科技研发,让科技创新贯穿“从种子到餐桌”全链条,才能将大自然的馈赠,真正转化为富民强疆的产业力量。当科技之翼载着瓜香飞越天山、飞向全国,新疆的“甜蜜经济”必将绽放更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