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疆经济半年报丨财政收支增长态势稳健有力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冉虎
今年上半年,新疆财政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着力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收支增长态势稳健有力,结构更加优化。
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支全部实现正增长,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积极向好态势。
在伽师县工业园区甜菜加工车间内,生产线高效运转(资料图)。图/伽师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财政收入稳中有进
地方税种拉动效应显著
上半年,新疆财政收入稳中有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1391.4亿元,同比增长1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4个百分点。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了‘时间过半、收入过半’的目标任务。”自治区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海燕介绍说,全区14个地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部实现正增长。
税收被称为“经济晴雨表”。1—6月,全疆税收收入累计完成733.8亿元,同比增长2.1%,反映出新疆经济向稳向好。
“地方税种拉动效应显著。”刘海燕分析说,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三个地方税种收入合计增加14.2亿元,拉高税收收入2个百分点。此外,受去年自治区上调煤炭资源税税率翘尾因素影响,今年上半年资源税完成85.7亿元,同比增长4.7%。
前6个月,非税收入呈现量质齐升的特点。全疆非税收入累计完成657.6亿元,同比增长25.6%,拉动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8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专项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政府住房基金收入贡献较大,分别较上年同期增加82.2亿元、29.3亿元、17.4亿元、9.1亿元;全区矿业权出让收益完成157.2亿元,增长56.1%,拉动全区非税收入增长10.7个百分点。”刘海燕介绍说。
今年以来,各地加大土地出让力度,挖掘新能源、矿产开发等项目土地增收潜力,推动新疆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1—6月,全疆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16.6亿元,同比增长18.4%。
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方面,上半年新疆累计完成30.7亿元,同比增长11.1%,14个地州市均实现正增长。
新疆有色金属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大红柳滩采选项目400万吨/年选矿车间外景(资料图)。喻丽摄
重点支出保障有力
民生投入不断增强福祉
“在财政收入平稳增长的同时,上半年新疆财政支出保持力度,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民生投入持续加大。”刘海燕说。
1—6月,全疆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58.3亿元,同比增长10.3%。其中,民生支出2699.8亿元,占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9%,民生含量不断提升。
分领域看,上半年全疆教育支出598.7亿元,同比增长7.4%;农林水支出543.9亿元,同比增长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3.2亿元,同比增长10.1%;公共安全支出245.9亿元,同比增长5.5%;城乡社区支出241.3亿元,同比增长15.2%。
前6个月,新疆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累计完成704.3亿元,同比增加346亿元,增长96.6%。“主要是超长期特别国债结转项目安排的支出和专项债还本付息支出增加,拉动了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大幅增长。”刘海燕解释说。
受向国有企业注入资本金增加等因素影响,上半年,全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累计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14.1%,14个地州市均实现正增长。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疆医院(国家呼吸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工作人员帮助患者挂号(资料图)。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苏璐萍摄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
落实更加积极财政政策
“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和多重挑战,下半年,自治区财政厅将通过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严密防控风险等举措,推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落地见效,助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刘海燕表示。
下半年,全疆各级财政部门将落实落细国家和自治区稳增长促投资系列措施,发挥新疆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企业到疆投资兴业,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与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在组织收入方面,全疆各级财政部门将深挖资源资产收益,加大矿业权出让力度,加快推动土地出让,盘活闲置资源资产,继续依法依规组织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收入预期目标。
在抓好财政收入的同时,自治区财政厅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保障财政支出强度,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基本民生和重点领域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全力保障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战略任务落地落实。
刘海燕表示,下半年自治区财政厅将加强预算执行跟踪监测。“对支出进度慢、资金沉淀多、使用不规范的地州市和部门单位,自治区财政厅将及时提醒和定期通报;对无法形成支出的项目资金,自治区财政厅将严格执行‘收回+调整’机制,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刘海燕说。
“持续推进自治区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也是下半年财政重点工作。”刘海燕表示,自治区财政厅将推进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预算管理质效;同时加强同税务、水利部门间协调配合,深入推进水资源费改税工作,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确保水资源费改税创收增收。